話說,這週實習週記很快就批改完,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了,效率提高很多,很好!希望校長下次繼續保持這種效率=  =b(唉唷威這口氣XDDD

P1010203.JPG   P1010204.jpg

     圖片介紹:這是我的實習週記,每週要交一次。此外我還是會空出一些時間寫實習日記,否則週記會不知道要寫什麼。

校長先生要求寫週記要加上教育理論。是說這樣子寫週記的時間會增多耶!說到教育理論,教育系學的東西真的很雜又很多,一大堆XX理論,XX派別、XX主義。然後大部分跟哲學、心理學、史學、社會學等比較有關係,當然最主要就是教育學了。還好在下對於心理學尚且能夠應付,哲學和社會學是目前在努力的部分。

在學校發生有個學生笑別人的媽媽是外籍新娘(哪個國家就不說了咩),被老師叫來改造思想一下觀念澄清。這似乎牽扯到人權的問題。人權教育要如何落實在教學裡呢?教案要怎麼設計?這也許是比較偏向社會科的內容。在社會科,可以訓練學生做批判性的思考,也可以加入台灣當前社會多元文化的議題,以內埔地區為例;國語課也可以閱讀關於人權教育的文章、或閱讀關於人權教育的影片;在自然科,也可以用物種起源或人類學來解釋為何每個地方的人會不太一樣。這是我目前能想得到的,如果要完成這個部分則需要協同教學。

在學生對於人的基模裡,存在著「外籍媽媽比本國媽媽還要低等」的認知。擁有正確人權觀念的人,知道這是認知錯誤。該如何改變認知錯誤,將學生認知錯誤改正呢?應該有許多方法。最好的方法就是,製造衝突、矛盾,讓學生省思。所以,老師問,如果今天是你被歧視,你會覺得好笑嗎?你有什麼感受?你是人,外籍新娘不是人嗎?你覺得你這樣子的行為是對的嗎?

老師的問題造成了一種認知失衡的狀態。在學生的基模中,本國媽媽比外籍媽媽還要高等,也就是說,台灣人比外籍人士還要高等。透過觀念澄清的方式,讓他的認知基模重新調適,達成新的平衡。

某些習慣歧視他人的人,腦袋裡是沒有這樣的認知的,因此灌輸知識的,不如讓他真正被人歧視過(製造經驗,當然不會有人喜歡這種經驗)。話說歧視這回事,實在是無法避免的充斥在生活中。通常是因為刻板印象所引起的,會造成刻板印象的原因通常是因為了解不夠深刻,當然也可能是了解太深刻XDD,若能夠真正的去了解其他文化的內涵,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(ㄎㄎ這是理論,但現實上還是有人無法改變其認知)。

但真的有的時候,還是會特別對某些人有歧視的感覺,這可以是個人的自由意志,但不能拿這一點來對他人有任何不當的言語、行為。學習這一些,是在培養開放的態度、廣闊的胸襟,去尊重他人與自我的不同,重點在於這裡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照不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